产品介绍
“数字食安”,即运用“互联网+”理念,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二维码等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变革传统监管思路与监管模式,构建覆盖食品安全全程全域的互联互通、运行高效、响应迅速的智能感知和反应系统,通过公开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和餐饮单位厨房内部操作过程让社会公众直观地了解食品加工过程管理情况,实现政府监管、市场主体责任落实、社会协同、个体参与的全面信息化,推动食品安全治理思路的智慧化、治理手段的科技化、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好地督促餐饮单位规范操作保障食品安全。
功能描述
建设溯源体系
建设“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平台”“检测溯源商务”平台,通过对食品进行产地来源、交易数据等信息录入,建立食品流通信息溯源库,生成可扫码查询的溯源二维码。实现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一旦发现问题,能够根据溯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
完善监管体系
建设“智慧食安监管平台”,监管人员手机安装监管APP,具备溯源监管、日常巡查、行政处罚等功能,可实时进行执法监管。

布设监控体系
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养老院、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和社会餐饮等单位安装“阳光厨房”监控设备,消费者可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吉视传媒机顶盒电视端,实时查看厨房操作影像,实现社会共同监督。
健全检测体系
在全市范围内铺设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设备,通过批发市场快速检测中心、配送商检测、采购商抽检、监管部门抽检等四道检测环节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信,所有快速检测结果实时传送到“智慧食安监管平台”。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当天检测结果。
建设市级食品安全大数据中心
通过检测、溯源、监控、监管四个体系建设,建成市级食品安全大数据中心,依托该中心可获取大量食品流通产业链的基础数据;可提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或者是已经发生的事故,市场监管部门实现对风险的预防或事故的高效处理。
服务能力
技术架构
“数字食安”大数据中心
通过平台采集到的流通、检测、溯源、监控、监管、评估、诚信等多元化数据,可以对监管主体形成准确画像,通过大数据计算出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点,市场监管部门可提前发现所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并形成相应预警指令,从而改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传统方式,由原来的单个企业行为监管过渡到由产业数据形成预防的“数字食安”模式,从而实现“机器换人、机器助人”的智能监管新机制。
数字食安监管平台
数字食安监管平台是市场监督管理局所需的集食品经营主体采集、网格化监管、手机APP移动化监管、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食品经营主体信用考评于一体的综合运用平台。为不同层级用户呈现不同的即时信息,做到一源多用,标准化的巡查规则、网格化的监管方式、多元化的处理机制,规范监管部门的监管行为。每年度末通过信用考评,自动调整下年度食品经营主体的风险等级、信用等级、巡查频次,指导监管部门下年度巡查、抽检、监督等工作。
“阳光厨房”系统
整个系统方案架构分为餐厅部分、视频安全监管平台部分。
餐厅
餐厅主要包括后厨和就餐区两部分。在后厨部署了防油烟相机、高清红外半球、温湿度传感器等用于对后厨操作间的全面的监控。
就餐区部署了信息发布,能作为信息发布显示器使用。
视频安全监管平台
视频安全监管平台是整个透明厨房监控的核心部分,所有的针对透明厨房的功能业务在此平台上实现。
该架构将在每个部署一台流媒体分发服务器,APP以及PC客户端将通过视频发布平台获取到视频转发的地址,从转发服务器拉取实时视频。该方案将要求每个提供一个较大的带宽。

成功案例
梅河口数字食安一期工程
本项目于2017年初中标,年底建设完成,每日进行农药残留抽检100余批次,累次完成快速检测7.6万余批次,阳光厨房覆盖了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伊通数字食安项目
伊通县数字食安项目于2019年开始投入建设,预计2020年建设完成,现已完成全县的中小学阳光厨房建设,以及大数据监管平台的建设,项目完全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当地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敦化市阳光厨房项目
敦化市阳光厨房已于2019年建设完成,现已覆盖当地大部分学校食堂,通过实时监控的手段,提升后厨监管力度,降低学校食堂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
相关资讯

省宣传部部长(时任副省长)石玉钢
带队来梅河口市调研“数字食安”工程建设情况

省市场监督管理厅王淑英副厅长
带队来梅河口市调研“数字食安”工程建设情况